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独家 >
韩国美女网红出游柬埔寨,出发后离奇失踪,遗体被发现在水沟中|世界热头条
来源: 二妹扯娱      时间:2023-06-17 13:59:57


(资料图)

今年33岁的边娥英是一名来自韩国的直播网红,在网上拥有几十万粉丝群体。今年3月,边娥英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声明自己将前往柬埔寨进行一次短期旅行,并会暂时停止在网上直播,等回国后再继续与粉丝分享她的旅行见闻。

然而,边娥英此行却意外失踪。在她宣布开始旅行后的几日内,边娥英的社交媒体账号就再无任何更新,此后更是一直音信全无,让许多粉丝开始担心起来。直到6月11日,韩国媒体首次报道了边娥英在柬埔寨失踪的消息,并声称根据当地警方的消息,边娥英的遗体被发现在一条偏僻的水沟中,身上裹着红色布料。

边娥英此次突然失踪并最终被证实已遇害,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意外和惋惜。对一名看似生机勃勃的年轻网红来说,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令人唏嘘。边娥英的家人和朋友至今仍在为她的离世而哀悼,同时也迫切希望警方能够尽快找到犯罪嫌疑人,给予她一个明确的交代与公道。

虽然边娥英的遗体已经被发现,但是关于她的死因至今仍然众说纷纭,历经调查之后仍然无法得到明确的答案。官方最初公布的尸检报告指出,边娥英的尸体脸部有明显的被殴打迹象,身上还有烧烫伤与挫伤,就连颈椎也已折断,这使得外界猜测她生前是否遭遇过暴力袭击。

然而,几日后媒体又突然改口,声称根据尸体更详细的验尸结果,边娥英的死因很可能是注射生理盐水时突发癫痫所导致,这份最新报道直接推翻了之前的说法,让整个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对此,不少网友和评论员也感到困惑与质疑。如此重要的死因鉴定,为何会前后表达如此矛盾的结论,这难免使人产生案件有所隐瞒的猜想。更有人直言,如果边娥英是在医疗过程中不幸去世,为何相关的医疗机构至今都没有任何表态解释,这些疑问都让边娥英命案变得更加神秘莫测。

警方表示,虽然已经逮捕了一对中国籍的夫妇,并且两人也承认将边娥英的遗体抛入水沟一事,但是边娥英的死因仍然不能完全确定,需要等待进一步的法医检验与调查。而与边娥英同行前往柬埔寨的朋友也都被警方传唤询问,试图从多方面还原边娥英旅行期间的活动与遭遇。

尽管有所进展,但是整个案件真相仍然藏在迷雾之中。外界普遍担心,警方的调查方向是否过于片面,仅仅依靠两名嫌疑人的口述就断定此案没有其他人涉案,这些判断是否过早,还是需要更全面与深入的研判。比方说,两人声称边娥英是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意外去世,但是尸体上明显的伤痕又从何而来,这些疑点都必须在调查中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

无论真相如何,我们都希望警方能够秉公执法,不遗余力地寻找所有相关证据,以期还原事实的全貌。边娥英的家人也在案件结束之前无法得到安慰,这份心痛与无奈实在让人唏嘘。

总之,此案远未尘埃落定,外界也只能静观其变,等待着案件的最终结论与交代。我们相信只要警方付出足够努力,定能达成令人信服的结果。一个年轻生命突然离世,其背后所知的真相也许才是解开整起悲剧的唯一钥匙,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
  • 芍药成了销售“头牌” 康乃馨每枝9元左右

      芍药成了销售“头牌” 康乃馨每枝9元左右  母亲节来临,鲜花热销。过去多年都是康乃馨唱主角,但这两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5月7日

    来源:      时间:2022-05-09
  •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小时候,母亲常常在家里给我们留字条,

    来源:      时间:2022-05-09
  •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来源:      时间:2022-05-09
  •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疫情防控新举措】  科技日报讯 (记者符晓波)眼下,上海疫情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不少

    来源:      时间:2022-05-09
  •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近日,随着患者清零,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等多个方舱陆续“休舱”,各医疗队也

    来源:      时间:2022-05-09
  •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同心守沪抗疫】  在上海城市足迹馆定点医院的宣传墙上,各类慢性病、基础病的健康宣教手

    来源:      时间:2022-05-09
  • 周美亮: 搜寻野生荞麦的“追种人”

      周美亮: 搜寻野生荞麦的“追种人”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一走进位于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内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      时间:2022-05-09

X 关闭

X 关闭